“爸爸”的胜利:爹爹,北方人说是父亲,南方人说是祖父,谁对?
2025-05-18 22:58:21
南方人
“爹”字最早见于《广雅》一书。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共收字18150个。《广雅·释亲》:“翁、公、叜、爸、爹、㸙,父也。”
《广雅》中的“爹”,与“父”同义,指的是父亲,不是祖父。
有了“爹”字,也便有了“干爹”。但这些都是北方人的说法。南方人的语言中,两样没有“干爹”,而称“干爷”。无论是“爹”与“爷”,还是“干爹”与“干爷”,南方人与北方人还是差了一辈。
干娘
南方人与北方人对“爹”的不同理解,与“爹”字的起源有关。
韵书《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修于是北宋真宗时期(1008)。《广韵》对“爹”的释义是:“爹,羌人呼父也。”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方以智《通雅》亦载:“爹,羌人呼父也,读若遮。”由此可以看出,“爹”并非源于汉语,而是羌语。
羌族,曾经强大的中国古代民族,原居住地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一带。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东晋时建立后秦政权(公元384—417)。虽然经历兴衰,总体上讲,羌族的居住地始终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因为这个原因,北方汉人受其影响,亦称“父”为“爹”。
干娘
北方人受羌族的影响是直接的,南方人受羌族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北方人称父亲为“爹”是对的,南方人称祖父为“爹”是“错”的。但语言有约定俗成的因素,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不能说谁对谁错了。文化,只讲认同,无所谓对错。
中国历史上,南北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非常频繁。南方人与北方人对“爹”这一称呼的不同使用,在宋代就已出现。明张存绅撰《雅俗稽言》:“南人呼父曰爹,祖父曰爹爹。”明陈士元《俚语解》:“南人称父曰爷,祖父曰爹;北人称父曰爹,祖父曰爷。”
从明人记载中可以看出:南方人曾经称父亲为“爹”,称祖父为“爹爹”,二者是有区别的。后来,“爹”也成了祖父称呼。而北方人称父亲,则没有这种变化。
父亲
父亲的称呼,南方与北方比较混乱,现在基本上被“爸爸”一词所统一。
有人认为,汉语“爸”起源于英语“father”,属于“外来语”。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广雅·释亲》:“爸,父也。”中国古代,父亲同样称“爸”,只是不太流行而已。
“爸爸”一词的流行,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多为南方人。《集韵》载:“吴人呼父曰爸。”南方人本来就有称父亲为“爸”的习惯,如今“爸爸”一词的普及,与南方人话语权大于北方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宋代起就转移到了南方。所以,父亲称呼的演变,再次证实了一个道理:经济决定文化!
父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