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为什么被人称为武神?
2025-08-21 06:12:52
前几天,小编刚刚追完历史偶像武侠剧《武神赵子龙》,作为一个娱乐吐槽达人,对于此剧,今天就不多作评论,小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下这个真实的武神是怎么样的。
相信很多的观众已经被小鲜肉林更新饰演的赵子龙迷倒了,这个原本生硬正经的历史剧在芒果台的精心策划之下将它活生生的拍成了青春偶像武侠剧,也算是煞费苦心,笔者最近也在追剧,跟大家分享下历史长河中三国真实的故事。
爱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是个名将辈出的年代,武神赵子龙、武圣关云长、小霸王孙策等家喻户晓的将领。江山代有才人出,时过境迁,我们仍可以回看过去,展望未来。有人说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笔者今天摈弃成王败寇的理念,与大家煮酒论英雄,评出三国时期武艺排行榜,纯属个人爱好,欢迎大家积极发表意见。
1、飞将吕布
《三国志》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时人皆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事迹甚多,“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白门楼”等,三英战吕布最为出名,这也是奠定他三国第一武将称号的成名之作。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
战不数合,瓒败走,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
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两个排名前十的高手外加一个会武功的人三路夹击吕布方战成平手,吕布乃神将也,三国第一武将名不虚传,通过当时的名人对他评价也能窥视一二。
陈宫:吕布壮士,善战无前。
高顺: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
曹性: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
2、神威天将军马超
江湖人称锦马超,可谓是才貌俱佳,其实也是个官二代,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氏,卫尉马腾之子。
“虎父无犬子,将门无庸才”,马超的祖先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乃东汉开疆辟土之虎将。
马超的英雄事迹也很多,少年称健、威名北土、合战潼关、几据凉州等,其中大战许猪、合战曹操六将、击败张郃最能体现他的实力。
“许马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
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
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枪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德、马岱见操将齐出,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操兵大乱。许褚臂中两箭...。”
看看时人对马超的评价:
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
荀彧: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
周瑜: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後患。
杨阜: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超强而无义。
王商: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
潘勖: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
如果说吕布武功三国第一,那么论智勇双全当属马超。
3、武神赵子龙
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单骑救主是赵云最巅峰之作
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不想撞着赵云,被他一枪刺死,夺了那口剑,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方知是宝剑也。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
三大成就助推赵子龙为武神
第一,武艺精湛、文武双全
都说名师出高徒,赵云的师父名气也是响当当!
赵云师傅是一代枪王童渊,他的成名绝技百鸟朝凤枪!当年不知有多少高手都是折在这路枪法之下,而童渊收徒又极为看重天资,只有天资聪颖之人,才有机会拜入其门下并传授枪法,赵云的师兄北地枪王张绣和蜀中枪王张任,就是凭着这路枪法,才闯下了南北两大枪王的名头。
而赵云还有个小师兄,便是那高览,高览是童老大名义上的关门弟子,后来晚年见到了赵云,爱其才、又收为徒弟。此四人并不知情,也不知道互为师兄弟而赵云跟骨极佳,天资远在其三位师兄之上!
其实高览使的是钩镰枪(和徐宁是一个路数),破绽就在右手无名指上。赵云背后把高览突下来之后,高览并没有死,翻身上马直扑赵云。赵云拨马就走,一不小心落入了一个大坑里,高览使枪往下刺,一枪到底,刚好能让赵云看到无名指,赵云宝剑一出,高览挂了。
与高手过招,方显真本领,从这些单挑的细节就能看出赵子龙的个人武艺的确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第二,常胜将军、战绩显赫
光凭个人武艺,最多是个莽夫,难以服众,赵云深深习得《乐毅百战书》精髓,并将书中战术用于实际,终成一代名将。
八大实战案例,绝非徒有其表
1、磐河救公孙瓒之战:初次登场,力敌文丑
赵云救了公孙瓒,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次日,瓒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马五千馀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数万,于后接应。公孙瓒遣大将严纲为先锋。瓒自领中军,立马桥上,旁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
从辰时擂鼓,直到巳时,绍军不进。麴义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瓒军大败。左右两军欲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2、汝南救刘备:刘备被曹操数倍兵力包围,关张二人又去救人而被冲散,是赵云一人斩高览,退张合。救出刘备
3、大破八门金锁阵:徐庶投靠刘备之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赵云一举冲破曹仁精心布置的“八门金锁阵”,虽由徐庶指导,但毕竟是由赵云亲自执行的
4、大战长坂坡:单枪匹马在曹操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斩大将数十员,不记其数,夺取青红剑,救出甘夫人、孙乾等,最后又怀揣阿斗,杀出重围,将蜀汉后来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小后主”完好地交到了刘备的手中,从而一战成名。
5、甘露寺相亲、回荆州:在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只身保护刘备江东之行,迎娶美人归。
6、拦江截阿斗:又是单枪匹马,这回在大江之中将阿斗抢了回来,又一次挫败了孙权想以阿斗要挟刘备,夺取荆州的阴谋,为正在夺取益州的刘备稳定了后方。
7、生擒祝融夫人:三擒孟获之后,孟获逃回老窝银坑山,祝融夫人亲自出战,连续生擒蜀将张嶷、张异等人,局面对蜀军非常不利,年近花甲的赵云披甲出阵,不出几个回合,生擒祝融夫人,振奋了蜀军士气,为四擒孟获乃至南中局势的最终稳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8、天水之战:在姜维识破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中了埋伏的情况下,力战姜维(要知道当时姜维正值年轻力盛,而赵云已经是“老迈年高”了),以“数千之兵”,突出姜维“数万之兵”的重围,全身而退,从而使诸葛亮发现了姜维这个“可造之材”,想尽一切办法,将姜维挖到了自己门下。
第三,忠诚护主、爱国爱民
赵云出生贫寒世家,虽读书不多,却深喑做人之道,为人正直,爱国又忠诚。
赵云胸怀若谷,“从仁政所在”,忠于天下的百姓。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危难之间,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从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以赵云自己的话说:“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自投刘备后,到刘备称帝,赵云一直担当刘备的随身亲信,鞍前马后,保家护小,马不停蹄,无役不与。几番护主,几番救主,可谓是忠心耿耿,无人能及。
在三十四回中,蔡瑁邀请玄德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时,众人都说不去,赵云带领三百人马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左右”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只是由于刘备下令,才勉强到外厅就席。饮了一会酒,他放心不下,入内观看,发觉刘备已经逃席,他便马上率三百军出城寻找。找来找去,不见刘备踪影,“云再欲入城中,恐有埋伏,遂急引军归新野。回到新野仍不见刘备,他又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找到刘备,曰:“某夜来回县,寻不见主公,连夜跟问到此。主公作速回县。只恐有人来县中厮杀。此时才算放心,足可见赵云护主之忠。
在五十四回中,周瑜用计,骗刘备去东吴娶亲,意在荆州。孔明曰:“吾以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于是,赵云奉命护刘备东吴成亲。玄德拜见国太前,云曰:“来日此会,多凶少吉,云自引五百军保护。”于是“赵云全装惯带,引五百军随行。”拜见国太时“子龙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发现敌情后,曰:“却才某廊下巡视,见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必无好意,可告之国太。”后护刘备回荆州,路上可谓危险重重,而赵云自己断后,保护刘备,无不舍生忘死,尽忠职守。
忠直敢谏、公正无私、仁义厚道
太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他,只可惜未见其人,终成遗憾。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益州既定,玄德欲欲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当今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芳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玄德大喜,从其言。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在六十五回中,“赵云有书荐西川一人来降。”不是自作主张,而是把李恢推荐给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他这种公事公办的品质,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直到死还非常信任他。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
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驱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这一段话,可以看作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他先从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
赵云和刘备之间,原本就不仅仅是君臣之情,同时有着朋友之义。当赵云拼死救回阿斗,见到刘备时,不表有功,却言有过。赵云沥胆忠心的表现,当然会使刘备有些手足无措。
赵云领军取桂阳。赵云捉陈应,放回。赵范投降。赵范与赵云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遂结拜为兄弟。范嫂樊氏,有倾国倾城之色。寡居。范劝其嫂改嫁。因此,赵范欲将其嫂说与赵云。赵云闻言大怒:“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夺门上马出城。
赵云重新夺取桂阳后,刘备与孔明亲赴桂阳迎接入城,推赵范于阶下。孔明问之,范备言以嫂许嫁之事。孔明谓云曰:“此亦美事,公何如此?”云曰:“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云曰:“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赵云不娶樊氏,所说的理由中,第一、二两条,可见赵云为人正直仁义,第三条可见赵云谨细而慎重。而如果换作今时,不知会遭到多少人的蔑视。但在当时,赵云的想法,兄弟既是一家人,岂可更作两家事,却合乎正统。做到,叔真是叔,嫂真是嫂,弟真是弟,兄真是兄。赵云虽无变通,却以其言行,足以证明自己大义凛然。
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不争名夺利。以他将刘备集团的开基创业放在首位,不贪美色,拒娶桂阳太守赵范之嫂。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他谦虚谨慎。对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
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不曾遗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臣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
赵云的性格特征的核心是“忠”和“义”。
赵云对刘汉正统的“忠”。刘备的旗帜就是刘汉的正统,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恢复汉室。赵云之所以忠于刘备,是因为刘备当时刘汉正统的代表。
二是忠于天下的百姓,特别的赵云,他以天下苍生为重,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间。”“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当今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芳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三是对君主之忠。刘、关、诸、赵忠于刘备,辅佐刘备称帝,可谓鞍前马后,拼杀疆场,在死不辞。四是对相互之间友谊之忠。君王与大臣,将与将之间,情同手足。他们可以“食则同桌,寝则同榻”,可共论天下之事。五是对统一大业的忠。这一点是蜀中所有的人的愿望,体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刘备是统一天下为己任,因为忠义而网罗了一批志士仁人,因为忠义大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所以他与每个人之间的友谊自然便同统一大业联系在一起。最终奠定了蜀国的基础,完成了魏蜀吴的鼎立之势。
赵云的“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为共同的目的结为盟誓,互相护持。刘、关、张为镇压黄巾起义而结义及其诸葛亮、赵云等之所以投靠刘备,然后为统一天下而共生死,即是这种义的表现。
二是报答知己,知遇之恩、感恩戴德的个人义气。诸葛亮、赵云亦是如此。然儿,这两种义在一些情况下又是统一的,这也就是当忠和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对统一大业的忠了。
因为为人很正,三国名人对赵云大都赞赏有加:
刘备:子龙一身是胆也。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杨戏: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评书对赵云的评价:
《旧唐书·薛登传》: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捴;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阙四字)而难(阙一字)心悬水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
笔者认为在三国名将里面,单论做人赵云是最优秀的,忠义两全之士绝非浪得虚名;同时赵子龙是蜀汉五虎将中去世最晚的,活了七十多岁,在当时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
4、武圣关羽
河东郡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是三国时期斩杀名将最多的将领,武圣实至名归。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兵器:青龙偃月刀。又称冷艳锯。跨下还有赤兔马。
武功:三国里的秒杀之王。关羽杀人从来不超过十回合。(最长也就是管亥十回合)。华雄那厮肯定也就是十回之内(此酒尚温)。对于二流的武将基本就是一招。
诛颜良斩文丑或许可以说是马快。五关六将那种小菜前十名任何一个去都杀得了。然而斩华雄战吕布总没得说了吧。还有夏侯敦战关羽这一段大家要仔细分晰一下,就不难得出,关羽其实高夏侯敦好多。关羽封金挂印要走,曹操敬他,不敢留。还当着所有大将的面说:人臣尽忠,这就是你们的榜样。
战绩:放眼三国,能冲锋的将多。会带兵的将少。会杀人的将军多。肯读书的将军少。关羽一生的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对圣人书籍理论的信仰。曹操最是爱才,曹操最爱的也就是他,曹操不止爱他,甚敬畏他,曹操不怕马韩联军。曹操不怕天下第一勇的吕布。
玩他们跟训兽狮玩猴子似的。但当关羽提兵从荆州杀过来的时候,曹操居然当众提议要迁都以避其锋。可见他内心对关羽的恐惧啊。要不是东吴那丫的反水,三国的后半段历史肯定是要改写的。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关羽的死才是整个三国演义的转折点,他死后,曹操占了地利。诸葛亮隆中对里的三分天下计划后半段完全夭逝。
人品:神一样的人物,忠义的标准。为人立世的榜样。
缺憾:孤高自傲。重小人而轻君子。这点正好跟张飞相反。
最后评语:刚而易折,古人诚不欺我。青龙刀下无数武将的亡魂成就了今天这个排名的位置。
罗版三国关羽20合未能拿下纪灵,且纪灵退走时并不狼狈(毛本30合,且纪灵大叫“少歇”),虽说关羽顾及大局,不愿杀纪灵,但是关羽没有足够的武力将他只败不伤
罗版三国关羽一合斩了华雄,没有人知道是怎样杀的,因此这一点虽不足以说明华雄武力很低,但可以作为关羽武力很高的理由
关羽在战场上杀了颜良文丑是不争的事实,却并不能由此断定关羽武力一定高于颜良
罗版三国关羽与夏侯敦战了40合不分
5.“燕人”张飞
三国里最不怕吕布的主就是张飞,与吕布单挑100回合不分胜负,这可是三国单挑吕布最高纪录了。
念及当时吕布不能得罪刘备,这个数字肯定有参水。但即使这个不算,三英战吕布那场50回合也是无人能及的,败张合,败许褚。平马超,十回合挑了纪灵(纪灵与关羽打三十回合,平手)
武功:一把丈八点钢矛,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战绩:这厮的出现,让原本来严肃的三国有点笑料。很是雷人,虎牢关战吕布。谁都怕死,就这厮冲上去,搞得一向见风就逃的刘备,怕他出事,也破开荒的上去玩了一场肉搏。最后累得一向孤高自傲,不屑群欧的关羽,也顾不清高了。冲上去三个合欧。刘备在整个三国里也只为这厮肉搏一回啊,以往都是见风就跑的。若干年后的徐州,这墨厮喝醉了酒,又被吕布追着屁股打。连刘备的老婆都顾不上了,一口气跑到刘备大帐,要死要活。
长坂坡大喝一声。把曹操吓得跑到头不知道在哪里,又把个一代名将张合追着屁股打了又打。。最雷人的是这厮跟诸亮打赌。人家诸亮身边还外带个赵云。赌谁先进巴蜀。结果诸葛赵云组合居然会输给这厮。雷倒一大片。
人品:忠义当头没得讲,就是做人一般,对下人不好,喜欢打小兵。
缺憾:睡觉不闭眼,会吓到小朋友,不尊重同学,喜欢骂人,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害吕布同学这个外号被叫了一辈子。喜欢打小兵。死得也太窝囊了。
6.“虎痴”许褚
外号虎痴,顾名思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典范。三国时期如果有铁人三项赛,这家伙铁定是冠军,双手捉住两头牛的尾巴。
倒拖数十步与吕布挑了20回合平手(如果曹操不叫人上去群欧,肯定更久)。硬是把一个血气方刚。杀气正盛的马超杀平。什么体力啊。
战绩:合六将群欧击败吕布。战平马超典韦。只在喝醉酒的时候被张飞偷袭败了。
人品:典韦死后许褚做了虎卫军的首领,可见忠诚上是不会有大问题的。估计也是二愣子一个。要不曹操也不敢用他。
缺憾:体力好的没话说。只可惜没有像关羽和赵云一样直接秒杀的能力。
7.“双煞”颜良文丑
上榜理由:把眼镜捡起来先。没看错。就是他俩。河北名将。袁绍手里的宝贝疙瘩,这两位应该是三国里最容易被低估的武将。武将中为数不多会带兵打战的,袁氏雄据河北,哥俩功不可没,华雄牛B哄哄砍了一溜人之后,十七路诸侯无将。袁绍叹了一声“若颜良文丑有一个在,还怕华雄这斯”。依世人笑我看。这哥俩就是连体儿。分不开的。并列第七。可惜死得早。要不排名估计还得靠前。
武功:张辽牛吧?徐晃牛吧?两个领兵追退兵的文丑。“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由此可推强于徐晃是铁定的,张辽要不是徐晃提醒,估计也死在箭下了。(知道为什么张辽上不了榜了吧)
颜良战绩就更牛,二十回合杀败徐晃.砍了原吕布手来两员猛将,杀宋宪三回合,砍魏续只用了一回合。
人品:沮授说颜良性狭。依我估计这哥俩也差不多。
缺憾:死得奇冤。“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历史总是冷不丁来个幽默.如果关羽坐的不是赤兔马,很有可能杀不了这两人,如果这两人活着,三国第一场决定性大战官渡之战曹操估计要输,如果曹操输了。都是那该死的赤兔马。
8.“白马将军”庞德
庞德应该是三国里最低调的武将,很多人不会把他排进前十,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马超的跟班,其实他才是西凉第一猛将,人称白马将军。
武功:用刀一流,箭法纯熟。平步杀数将。
战绩:如果黄忠在关羽的刀下是饶幸活下来的话,那庞德则是实打实的跟锋芒正盛的关羽打了一天。这里要说清楚一件事.常说的关公斩庞德。那是在关羽放水淹了曹营之后,活捉了庞德—这个可怜的北方旱鸭子,斩首,并不是在战场上单挑斩的。
人品:事马超尽职尽忠,甘做马头卒。事曹操以身死节。面对当时威震宇内的关羽,抬个棺材要去与他决一死战。
9.“硬骨老将”黄忠
上榜理由:这个位置竞争的人太多了,诸强之中取其人品优者,张辽,夏侯敦,甘宁,太史慈等一大堆人皆可参与竞争,黄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未必不如你们。
武功:用刀,刀法一流,关羽杀不了他没办法只能诈败用拖刀计,箭法天下一绝。
战绩:腰斩夏侯渊.与关羽杀了一天不分胜负.要不是那匹马失了前蹄,也不见得会输。
人品:人如其名.极其忠义,老成稳重。
缺憾: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发,一身老骨能排进前十也算是老当益壮。
10.“戟箭双绝”太史慈
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北海救孔融入城时戟搠十数人,出城时八面开射,无不应弦落马。神亭岭酣斗小霸王一百合。征严白虎,再现神箭技艺,一箭将守将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征合肥时又战张辽七八十合。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排名只是从一个武艺的角度去定义,一个人的成功,战败胜利与诸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