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崇拜是怎样形成?
2025-05-20 10:36:45
楚地自古崇尚巫风,直至隋代,其习犹故。荆州是关羽一生事业的顶点,也是他功败垂成之地。南北朝时期,江陵城内出现了一位十分灵验的“城隍神”,这位城隍神便是曾经修筑坚固江陵城的关羽。关公信仰的中心地区曾经过四次大范围转移:第一次是隋唐时以玉泉寺为中心的荆楚地区;第二次是北宋以解州为中心的山陕河洛地区;第三次是元明清以京师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第四次是明代中叶以“抗倭”为标志的江浙闽广地区。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天台大师”高僧智顗在湖北玉泉山捐募建玉泉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一方碑刻认定就是他做了个梦,关公父子显灵,并为创建玉泉寺出力。后来还有禅宗北派六祖神秀来到玉泉山创建道场,欲毁一祠,又梦见关公“提刀跃马,于云雾之中往来驰骤”,具言前事。神秀遂欣然以关公作为护法伽蓝。从唐代开始,玉泉寺就有关羽祠,这可视作关公信仰的发端。
中国早有“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关羽斩蚩尤”就是依附“黄帝战蚩尤”传说而来。目前最早记述这个故事是被视为《水浒传》祖本,成书于宋元年间的《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大略为北宋崇宁五年夏天,山西解州盐池有蛟作祟,皇帝请来第三十二代天师张继先平息,很快成功。宋徽宗抚劳其功,张天师说是蚩尤作乱,于是请来两位神将出力,其中一位就是关羽。金元以后,全真道和其他道教派系也陆续接受关公神话及其神灵,如全真道曾以关羽为四元帅之一。这大大提高了关公的神权,道教亦借此增加其影响力,也为日后关公被明代封敕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以至近世台湾传出关公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的说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佛道两教争相神话关羽,儒家尤其是理学出于“神道设教”的政治设计,也开创出一整套国家体制下的儒家祠庙祭祀制度,并且开始用儒学系统阐释关羽精神。他们以关羽“兴复汉室”作为“《春秋》大一统”理念的标志,以“尊刘贬曹”为“正统史观”的泾渭,以“宁死不屈”作为“忠节相尚”的象征。随着理学在元明清时代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关羽形象也愈加完美了。
从南宋开始,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及其续后版本,使三国故事得以广泛流传,而其中最着力歌颂便是关公形象。乾隆时期特命庄亲王、张照等人辑录和整理了供内廷演出的三国联合大戏《鼎峙春秋》共239出,其中关羽戏占了很大比重,情节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清代京剧起初剧码中就有155出三国戏,而以关羽为主角的则占五分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以饰演关羽为主的“红生”行当。可以说,戏曲亦推动了关羽的忠义及神勇形象,是关羽崇拜更趋普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